人员
人员

位置: 首页 > 人员 > 特聘教授 > 正文

张荣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rzhangxmu@xmu.edu.cn

个人主页: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长期致力于半导体新材料、器件和物理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宽禁带半导体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数十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研究课题。在解决基础物理问题、攻克材料制备难题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新型高性能紫外探测和固态光源器件,开拓高灵敏空天日盲紫外探测成像等重要应用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成就,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工作受到国际学术同行高度重视和评价。授权发明专利136件(国际9件),发表SCI论文478篇(7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被SCI论文他引近万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1,2016)、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2,2004)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排2,1999)各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均排1)。长期担任相关领域国家科技计划专家组成员,并在该领域重要国际会议长期任职,对推动我国宽禁带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培养建设了包含十余位国家级人才的创新团队,践行产教融合,培养国家急需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1,2022)、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项,为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79-09 至1983-07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学士
1983-09 至1986-07 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硕士
1992-09 至1995-05 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

1986年7月至今  南京大学物理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1995年10月至1999年9月  美国马里兰大学(1995.10-1996.8)/威斯康星大学,访问教授、访问科学家
2003年8月至今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年06月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
2006年11月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08年3月至今  国防科工委/科工局/工信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009.3),主任/学术带头人
2010年04月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
2013年4月至今  半导体节能器件与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省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4.1),主任/负责人/学术带头人
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  山东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
2017年7月至2022年4月  想亲亲你的小核桃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
2019年5月至今  想亲亲你的小核桃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
2021年2月至今  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院长
2022年4月至今  想亲亲你的小核桃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荣誉奖励
荣誉与奖励:
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013年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
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3年首批
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1996年首批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张荣,闫锋,陈敦军,陆海,唐光华,郑有炓;先进日盲紫外探测与应用技术,2016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郑有炓,张荣,施毅,沈波,顾书林;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器件物理研究,2004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张荣,修向前,谢自力,陈敦军,沈波,顾书林,刘斌,韩平,江若琏,郑有炓;Ⅲ 族氮化物半导体极化和缺陷研究,2010年。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张荣,康俊勇,刘斌,陆海,刘建明,黄凯,李金钗,陶涛、臧雅姝、吴超瑜,显示用微小尺寸氮化物LED芯片关键技术,202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张荣;2018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郑有炓,张荣,胡立群,顾书林,韩平,江若琏,施毅,朱顺明,沈波;快速辐射加热超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原子级外延方法与技术,1999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教育(研究生)),张荣,陈忠,沈桂平,石江宏,李晓潮,吕毅军,屈小波,朱锦锋,郭文熹,游佰强,陈华宾;产教、科教、学科交叉三融合协同育人的电子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22年。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张荣,陈敦军,陆海,刘斌,谢自力,郑有炓;高灵敏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紫外探测技术,2013年。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郑有炓,施毅,沈波,张荣,顾书林,江若琏,韩平,朱顺明,胡立群,陈鹏,赵作明;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硅基纳米结构材料与光学性质研究,2003年。
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张荣;2015年。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张荣,谢自力,陈敦军,陆海,刘斌,陈鹏,陶涛;AlGaN基紫外日盲探测技术及其应用,2017年。
创业奖·创新奖获得者,张荣,刘斌,陈敦军,修向前,陶涛,谢自力;GaN/AlGaN异质外延材料与器件及其应用,中国发明协会,2020年。
国防科工委光华科学基金二等奖,张荣;1992年。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十年贡献奖,张荣;2014年。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张荣;III族氮化物半导体能带和极化调控及光电子器件研究,论文作者:刘斌,2010年。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张荣;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的自发极化、热释电效应及铁电体薄膜/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的研究,论文作者:严文生,2011年。

重要学术任(兼)职:
2001年6月至2015年12月,863光电子材料及器件主题/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项目/重点科技专项/XX主题专家组,成员/副组长
2000年6月至2012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九、十二、十三届半导体学科专家评审组/第四届信息学部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
2001年1月至今,光电材料与技术、集成光电子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7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
2017年1月至今,KJW前沿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专家组,成员
2003年3月至今,亚太宽禁带半导体会议(APWS),副主席/主席
2019年1月至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20年12月至今,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学部,副主任
2021年1月至今,量子科学与柔性电子专门委员会,委员

科研基金及项目
2000年至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主持人
2004年至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半导体量子结构与器件相关基础问题”,主持人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研究基金“新型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主持人
2009年至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半导体功能量子结构相关基础问题”,主持人
2011年至2015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半导体固态照明用超高效率氮化物LED芯片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
2021年至2026年,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主持人
姓名 张荣 职称职务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邮箱 rzhangxmu@xmu.edu.cn 办公室
电话 个人主页
其他信息 研究方向岗位职责 研究方向: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长期致力于半导体新材料、器件和物理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宽禁带半导体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数十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研究课题。在解决基础物理问题、攻克材料制备难题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新型高性能紫外探测和固态光源器件,开拓高灵敏空天日盲紫外探测成像等重要应用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成就,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工作受到国际学术同行高度重视和评价。授权发明专利136件(国际9件),发表SCI论文478篇(7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被SCI论文他引近万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1,2016)、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2,2004)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排2,1999)各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均排1)。长期担任相关领域国家科技计划专家组成员,并在该领域重要国际会议长期任职,对推动我国宽禁带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培养建设了包含十余位国家级人才的创新团队,践行产教融合,培养国家急需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1,2022)、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项,为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79-09 至1983-07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学士
1983-09 至1986-07 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硕士
1992-09 至1995-05 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

1986年7月至今  南京大学物理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1995年10月至1999年9月  美国马里兰大学(1995.10-1996.8)/威斯康星大学,访问教授、访问科学家
2003年8月至今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年06月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
2006年11月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08年3月至今  国防科工委/科工局/工信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009.3),主任/学术带头人
2010年04月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
2013年4月至今  半导体节能器件与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省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4.1),主任/负责人/学术带头人
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  山东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
2017年7月至2022年4月  想亲亲你的小核桃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
2019年5月至今  想亲亲你的小核桃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
2021年2月至今  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院长
2022年4月至今  想亲亲你的小核桃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代表性文章或专著
科研基金及项目 2000年至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主持人
2004年至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半导体量子结构与器件相关基础问题”,主持人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研究基金“新型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主持人
2009年至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半导体功能量子结构相关基础问题”,主持人
2011年至2015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半导体固态照明用超高效率氮化物LED芯片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
2021年至2026年,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主持人
任教课程
招生方向 荣誉奖励 荣誉与奖励:
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013年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
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3年首批
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1996年首批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张荣,闫锋,陈敦军,陆海,唐光华,郑有炓;先进日盲紫外探测与应用技术,2016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郑有炓,张荣,施毅,沈波,顾书林;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器件物理研究,2004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张荣,修向前,谢自力,陈敦军,沈波,顾书林,刘斌,韩平,江若琏,郑有炓;Ⅲ 族氮化物半导体极化和缺陷研究,2010年。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张荣,康俊勇,刘斌,陆海,刘建明,黄凯,李金钗,陶涛、臧雅姝、吴超瑜,显示用微小尺寸氮化物LED芯片关键技术,202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张荣;2018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郑有炓,张荣,胡立群,顾书林,韩平,江若琏,施毅,朱顺明,沈波;快速辐射加热超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原子级外延方法与技术,1999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教育(研究生)),张荣,陈忠,沈桂平,石江宏,李晓潮,吕毅军,屈小波,朱锦锋,郭文熹,游佰强,陈华宾;产教、科教、学科交叉三融合协同育人的电子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22年。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张荣,陈敦军,陆海,刘斌,谢自力,郑有炓;高灵敏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紫外探测技术,2013年。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郑有炓,施毅,沈波,张荣,顾书林,江若琏,韩平,朱顺明,胡立群,陈鹏,赵作明;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硅基纳米结构材料与光学性质研究,2003年。
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张荣;2015年。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张荣,谢自力,陈敦军,陆海,刘斌,陈鹏,陶涛;AlGaN基紫外日盲探测技术及其应用,2017年。
创业奖·创新奖获得者,张荣,刘斌,陈敦军,修向前,陶涛,谢自力;GaN/AlGaN异质外延材料与器件及其应用,中国发明协会,2020年。
国防科工委光华科学基金二等奖,张荣;1992年。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十年贡献奖,张荣;2014年。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张荣;III族氮化物半导体能带和极化调控及光电子器件研究,论文作者:刘斌,2010年。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张荣;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的自发极化、热释电效应及铁电体薄膜/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的研究,论文作者:严文生,2011年。

重要学术任(兼)职:
2001年6月至2015年12月,863光电子材料及器件主题/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项目/重点科技专项/XX主题专家组,成员/副组长
2000年6月至2012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九、十二、十三届半导体学科专家评审组/第四届信息学部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
2001年1月至今,光电材料与技术、集成光电子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7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
2017年1月至今,KJW前沿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专家组,成员
2003年3月至今,亚太宽禁带半导体会议(APWS),副主席/主席
2019年1月至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20年12月至今,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学部,副主任
2021年1月至今,量子科学与柔性电子专门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