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新闻与活动

位置: 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学术活动 > 正文

汪子丹教授、姚望教授做客萨本栋讲坛

发布时间:2024-03-19

地点 期数
主讲人 研究方向


2024年1月5日,应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邀请,香港大学汪子丹教授和姚望教授来我校访问交流。交流期间,姚望教授和汪子丹教授在海韵园物理楼552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报告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张海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姚望教授报告现场

姚望教授介绍说在近期的一场科技讲座中,研究人员讨论了在微小角度扭曲的TMDs中,层伪自旋引入的实空间和动量空间的纹理如何影响电子的量子几何特性。这种纹理在实空间产生的贝里曲率实现了一个有效的磁场,这是最近在扭曲的MoTe2中观察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QAH)的基础。科学家们进一步指出,在填充因子为1时,通过栅极可调的铁磁性QAH表明,在填充因子为2时存在着一种反铁磁性轨道陈绝缘体。这种材料的显著轨道磁化能够实现场初始化的自旋奈尔序和陈数,而且在零磁场下陈数的符号可以通过电场进行切换。姚望教授还探讨了由动量空间层纹理引起的线性和非线性响应的量子几何起源,包括时间反演偶数的线性霍尔逆流、交叉几何结构的非线性动态霍尔效应,以及由平面电场驱动的层间电多极子。

随后汪子丹教授简要回顾了量子计算的背景和早期历史,以及量子计算机所谓的“量子优越性”——一种在特定任务上超越传统计算机能力的概念。汪子丹教授介绍了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方法,包括量子比特的概念和量子门的操作。首先,离子阱技术因为具有长相干时间、高保真度的量子操控而备受关注。其次,超导系统以其较高的速度和较低的噪音特点,在量子计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中性原子作为一种新兴的量子计算技术,由于其强大的相互作用和可编程性,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汪子丹教授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其他有前景的量子计算系统。这些系统包括光子量子计算机、拓扑量子计算机等,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汪子丹教授报告现场

报告结束后,姚望、汪子丹两位教授认真回答了师生们所提出的问题。会后,学院相关老师和两位教授就学科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主讲人简介:

姚望,香港大学物理系教授,他于美国加州大学(UCSD)获得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加盟香港大学物理系。在二维物理体系的物理性质以及量子信息领域做出过重大成果。目前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nce、Nature、Nature子刊论文22篇,Phys.Rev.Lett.18篇;这些论文每年被SCI发表论文引用约2000次,有19篇论文SCI引用超过了100次。曾获得华人物理与天文协会亚洲杰出研究奖,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香港大学突出贡献奖、第三届科学探索奖”,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等。

汪子丹,香港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量子研究院院长。曾获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入选国家基金委海外杰青等人才项目。长期从事量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理论研究,在量子几何相位、量子计算、拓扑金属、高温超导物理等前沿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物理学期刊Phys. Rev. Lett.发表研究论文31 篇、发表于其它Phys. Rev.系列期刊的论文160 余篇。